供应商管理是团餐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。供应商的产品质量、稳定性和创新力,响应和交付的效率直接决定了供应链最终的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。因此,建立科学、系统的供应商闭环管理体系,不再是选择题,而是团餐供应链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。
一、供应商分类
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、服务对业务的影响程度,精准分类,分配不同的管理资源。以下从“采购金额”和“供应风险”两个维度,将供应商分为四大类:
01战略合作供应商
大宗食材,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出现波动、供应中断,都会给供应链造成致命影响。比如:新米吸水性差,如果没有提前对产品进行沟通和测试,会导致口感问题的投诉;客户常用的一款产品,突然停产断货,没有平替产品,也没有提前沟通,影响正常开餐被客户投诉。遇到产品涨价,可提前预定加仓或锁定价格。
要跟此类供应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协同创新,进行产品开发共。共享需求预测,共担过程风险、共绑长期利益。
02杠杆型供应商
大宗标品,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。可选供应商多,但采购金额大,是成本控制的关键。如:鸡蛋供应商、蔬菜单品供应商,可以用规模优势获取最佳价格,拿一季度、半年或一年的用量,进行招投标或谈判,引入竞争。供应链的采购成本降低一块钱,利润就增加一块钱,而销售额增加一块前,利润只能产生十分一,也就是1*10%=0.1元。
03瓶颈型供应商
某些指定品牌的产品或者小众产品,可选供应商少,平替难度大,一旦断供会造成客户投诉。这部分产品重点不是压价,而是确保供应稳定。可建立安全库存,签订长期保障协议。
04常规型供应商
办公用品、消杀服务等供应商,风险和金额低。尽可能实现流程自动化,减少内部管理消耗。提高采购效率与流程标准化。比如:消杀服务,每周一次,提前按需求设置好采购流程,除特殊情况做调整外,一律按标准要求供给。
只有先完成科学分类,后续的评估、考核才更有针对性,管理资源才能得到最优配置。
二、供应商评估:准入标准
评估是筛选优质供应商的“过滤器”,必须全面、客观。供应商评估分为准入评估和年度审核。
01准入评估:
资质审查:营业执照、食品生产/经营许可证、产品检测报告等硬性门槛,确保合法合规。
现场审核:由财务、食安、采购组成验厂小组,对重要供应商进行现场验厂。重点考察生产环境、工艺流程、品控体系、仓储物流、管理水平等。
样品测试:对小样进行感官、理化及微生物检测,并需经过厨师团队的试做试吃,确保产品符合我们的口味和工艺要求。
试订单考核:小批量试订单,实际检验其交付及时率、质量稳定性、沟通配合度等。
02年度复审:
对现有供应商进行审核,重点关注持续改进能力和和售后服务。
三、供应商考核
考核是供应商管理的“指挥棒”,用数据说话,引导供应商的行为与供应链的标准要求保持一致。供应商考核通常围绕四个核心维度:
01质量-权重占比35%-40%,考核指标:
批次合格率(每个品项不得超过2个批次)
退货率(影响到客户端的满意度超过3次,分值为零)
客户投诉次数(投诉超过3次直接下架)
食品安全事故(一票否决项)
02成本
权重占比25%-30%,考核指标:
价格竞争力(单品送货价格超过市场价3次,此单品停止合作)
降价配合度
报价及时性(根据报价的时间要求,延后报价要提前申请,超过3次,分值为零)
03交付
权重占比20%-25%,考核指标:
订单交付及时率
订单完成率
紧急订单响应能力。
04服务
权重占比10%-15%,考核指标
沟通响应速度、
合作态度、
售后服务
技术创新支持力度
考核周期通常为季度。根据考核得分的高低,将供应商划分为A、B、C、D等级。
四、形成闭环:激励、改进与淘汰
供应商考核结果必须与供应链具体的激励机制挂钩,才能形成真正的闭环管理。
01正向激励:
增加订单:获得新业务或增量订单。
战略合作: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,共同开发新品,深度协同。
财务结算:缩短付款账期,提供预付款支持。
荣誉激励:颁发“优秀供应商”奖牌,并邀请其分享合作成果。
02负向激励:
发出警告:正式发出整改通知函。
改进会议:与供应商一起召开专题会议,分析根本原因,制定整改方案,确定整改期限和目标。整改期间,酌情减少订单分配。
03淘汰与退出:
启动淘汰机制:对于多次考核不合格、改进无效或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供应商,坚决启动淘汰机制。拉入供应商黑名单。
安全切换:启用备用供应商,平稳过渡。
分类是基础,评估是手段,考核是导向,改进是目标,闭环是保障”。完整的供应商闭环管理。确保了供应链的良性运转。
五、总结
供应商管理不是简单的管“买卖关系”,而是在为团餐供应链筑建一道坚实的“防火墙”。通过闭环管理实现供应商高效协同,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。赢得市场的持久信任,任重道远,但唯有系统管理、精细运营,高效合作,团餐供应链方能行稳致远。
部分文章摘抄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并且删除文章